所谓"泛裸体",是指"裸体"这种样式或手段被普泛使用,有艺术的也有非艺术的,甚至有的还成为一种时尚,而社会对此也给予了普遍的关注与认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泛裸体
外文名称
Pan naked
类 型
艺术
属 于
人体艺术
目录
1简介
2涉及领域
3形成原因
4社会影响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泛裸体",是指以"裸体"这种样式或手段被普泛使用的称谓。从前人们回避的"人体美"这个概念,由被正视到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付诸实践,直至突破临界线而越来越为人们所追逐。"裸体"就是这种潜意识心理的一种反映,也是人类自炫本能在特定环境的一种心理释放。作为传统纯美术领域的裸体艺术已基本上被大众忽略,人们把兴趣更多地投入这可以参与的活动中。
折叠编辑本段涉及领域
折叠互联网
以前还没有互联网,而这次除传统媒体外,信息主要是通过网上传播,信息量大,传播面广。其次,因为模特儿是公众人物,又因为主要是在网上讨论,读者兴趣浓厚,畅所欲言,甚至肆无忌惮。所以溢美颂扬者有,抨击挖苦者有,恶语中伤者亦有,使裸体这一话题更加普泛化。如果不是因为2003年春的"非典"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相信热闹的时间还会更长。2005年又一位公众人物女游泳健将也以真名出版了《王狄迪人体艺术摄影》画册,毕竟3年前已热闹过,人们不觉得新鲜了,所以反应就相对平静了。不过,网络上的热闹并未因此而冷却,相反,是转到了更加真切的世界。早在2004年,广州就有一女大学教师以竹影青瞳的网名,在个人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文字和裸照,并且不断更新。2005年,一位名叫流氓燕的女子紧跟其后,也在网上展示全裸照片……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人们显得更加玩世不恭。还有就是网聊,有人统计,中国每天有2万人参与裸体视频网聊,有一个黑网站居然招聘了3200名脱衣女主持人,普泛程度可想而知。
折叠人体表演
一件具有一定开创意义的事情,就是2004年5月,在重庆举办了"首届中国西部人体模特儿大赛"。大赛选出了冠军独伊,女,大学生;亚军赵蕊,女,高中生;季军郭延利,男,职业模特儿。"开创意义",在于其试图最先付诸实践。之所以用"一定"这个限制词,是因为它并未有名副其实地实践。大赛的原计划是总决赛时,在限定的观众范围内选手们作全裸的比赛和表演。但实际情况是比赛时穿着内衣,而最后一场舞蹈表演《飞天》,也是上身贴着胸贴,下半身穿着裙裤。所以说这还不是真正意义的人体模特儿大赛,只是从原来的基础上迈出了半步。不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参赛的选手们都是以充分的心理准备去迈"完整"的一步的。比赛结束后还安排了外景现场人体摄影创作,选手们的表现都很好。此外,泛裸体时期还体现在裸体对象与群众的近距离关系,如一些当众的人体彩绘。而诸如裸奔、一些裸体的行为艺术等,竟然是在街头闹市、大庭广众中"现身说法",更是对群众带有某种强迫性――因为他们原本并没打算当观众。但也就是这种意外的、不同的反应而加强了它的传播效应。
折叠人体摄影
20世纪90年代,人体摄影由80年代拼凑外国作品跨到了完全"国产化"――中国影人拍摄中国模特儿的出版物大量涌现。此后,又一种景象出现,就是一些女士到影楼去拍摄裸体照片,以图留驻自己的青春倩影,甚至一度成为时尚――这,显然就是一种泛化了。如果说人体摄影的模特儿毕竟认识的人有限的话,如果说影楼照相不过是个人的私密活动的话,那2002年9月《汤加丽人体艺术写真》的出版,则不能不说是一个突破。汤加丽是一位国家级表演团体的舞蹈演员,她公开署名出版自己的裸体摄影集,这在国内还是头一个。影集的出版加上其他的一些纠纷,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媒体称之为"汤加丽事件"。其次,20世纪90年代初之前还未兴炒作,媒体也少,宣传的方式、等级等都很规范。现在就不同了,炒作风盛,虚实难辨,推波助澜。不过,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介入了一个全新的手段――互联网而更加速了泛化的进程。
折叠编辑本段形成原因
泛裸体时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折叠国内因素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人们的观念已经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以往极端敏感甚至难以逾越的临界线,如羞耻观、贞操观等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只要不违法、有一定的合理性、能满足一定的物质或潜物质乃至精神的需求,不少人可以把有关的临界线相对放宽。
折叠国外影响
这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国门打开了,加上信息传播快捷了,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很快就能传进来。明星拍裸体照片甚至裸体电影镜头在国外并不罕见,动用数千人在广场、街头拍摄集体裸照作品也已出现,而裸奔、人体彩绘和裸体的行为艺术等更是行时有日了,国人也依样体验一下。至少,在香港出现了街头抢拍露胸照片、台湾出现了女大学生裸体反核。还有一些更希奇古怪的花样因国情所囿,目前尚未能尝试。不过,如果算上局部"准裸露"的话,一些风靡欧美的时尚样式――敞胸上衣和低腰牛仔裤等已经在大陆流行了。第三,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商业运作方式的需要,有的活动已经很商业化了。艺术市场的兴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倡导,使艺术与商品的内在与外在的联系都越来越紧密了。就个体而言,激烈的竞争迫使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不择手段也是一种手段。
折叠人文环境
从整个人体文化史来看,每一次变革,都反映出其客观的社会意义。泛裸体时期的活动更为丰富,至少我们可以从中见出如下几点:
一,就个人而言,他们敢于先尝螃蟹,勇气可嘉。
二、就总体而言,则体现出中国女性更自信、更独立、更自主了。上个世纪初征聘模特儿的困难情景令人难忘,除了传统的羞耻观念、风化习俗和迷信意识外,从心理深层分析,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缺乏自信。回忆历史,中国封建社会的妇女是毫无地位的。她们有的连名字都没有,就更不要说主宰自己了。而当代女性则完全不同了,她们不但能独立、自主,甚至还可以走在时尚的前沿去表现自我、开创事业。1997年在陈醉《十年回眸――谈裸体、裸体艺术及艺术中的裸体》,载《文艺研究》1998年第1期),曾经分析西方裸体艺术发展经历了美术、摄影、电影、舞台表演"四关"。以此为例,在中国,1988年美术"关"过了,1993摄影"关"过了,1995年以电影《红樱桃》为标志,影视"关"过了。 第四"关",则以2004年"首届中国西部人体模特儿大赛"为前奏,过了一半。她们能率先迈出这半步,首先要肯定的就是中国女性这越来越自信的心态。2005年,北京演出了有人体艺术形式出现的短剧,如草场地艺术区演出的《乱伦》,而《死胡同》更是动用了一百个人体。就此,第四关也算是过了。
三、中国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了,这里主要强调一下人文环境。如上所述,人体美是性感、美感和羞耻感的统一。而裸体艺术长期被打入"禁区",其要害就在这个"性感"。现在提倡"人性化"、"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等――这些都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口号,在上个世纪我国极左时期是难以想象的。那年代这些都属于资产阶级的、修正主义的、腐朽反动的词汇,谁胆敢有此奢望都很可能带来灭顶之灾。与此有关,还应指出一个人们常常有意回避的内涵,即"人性"――"人"与"性"。
当然,人性这个概念不能解释为人与性,但确实包涵着人与性。封建社会和极左时期,"人"作为个体意义是被抹杀的,"性"即便在正常范围的欲求也是受压抑的,很多人都是在极度扭曲的心态下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缺乏人性的表现。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社会变革,往往都会伴随着人性解放的内容,文艺复兴就是一例。那时候中世纪的精神枷锁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人性的复苏也是从"性"的角度先在舆论上突破临界线的,卜伽丘的《十日谈》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当年的"荤段子"。上个世纪中期,美国人还明确地提出了"性解放"的口号并广泛地付诸实践,彻底摧毁了传统的婚姻、家庭以及两性甚至同性关系的观念。中国这么大的社会变革,必然也会有所反映。
譬如,"性感"这个30年代曾经流行过的对人、尤其是对女性的赞誉词语,20世纪50年代以后被视为不健康甚至黄色、下流而绝迹,现在又悄悄回到社会生活中了。港、台在电视中做讨论性、讨论乳房等大众参与节目已司空见惯了,大陆也出现了丰乳广告和有关性知识的讨论节目,这在2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人们如此大方地去追求人体美、关注性享受,从心理深层去分析,也是人类露体情结乃至被欣赏心理长期受压抑的一种释放;加上个别女性主义画家、"美女作家"的"身体写作",则既是一种露体的代偿,也是一种性自炫、性诱惑的心理满足。我们当然不会搞"性解放",但我们做到了合理的"性宽舒"――上述一些活动允许了;结婚、离婚的手续简便了;同居的方式出现了;
四、在一些旅游地、大学和生活区发放安全套,虽然是经过权衡利弊后的一种无奈举措,但的确体现了一种人性化的关怀,"人"终于放到重要的地位了。三,中国人逐步走向富裕了。出个人裸体写真集也好,搞人体模特儿大赛也好,泛裸体时期林林总总有关的活动,都是"饱暖"以后的事,饥寒年代是"活动"不起来的。还应当指出,如今的饱暖已远不是衣食问题了,更重要的是一些现代科技成果所带来的意识深层影响。上个世纪初汽车普及的时候,其结果绝非是简单的走路快了,而是使美国变成一个"装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还有始料不及的,是包括婚外情在内的人际间的感情交流方式和内涵大大扩展了,以至形成了一种"汽车文化"。如今,汽车也已进入中国富裕人群。还有更新的科技成果的普及――互联网、手机进入千家万户,"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的影响难以估量。就情感领域而言,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扩展了,在不断有新的亲近与获得的同时,也不断有旧的疏远与抛弃。再加上消费文化的推波助澜,传统的伦理临界线正在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影响
上个世纪初,裸体艺术和人体模特儿传入了中国,风风雨雨一百年,在中国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路程。如今,又进入了泛裸体时期,必将会有更多的问题留待人们思考。不过,今人也必定比前人更理智、更科学。至于那些自发的与裸体有关的活动,不管是艺术的与非艺术的,只要不违反法律和对社会造成坏的影响与后果,都应属正常的艺术实践或生活追求。我们无意鼓励大家去参与,尤其反对在互联网上不加规范地广泛"参与",但有人在特定的场合做出大胆尝试也应予以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来也许还会有更多的新花样出现,我们同样待之以理性,抑扬有度,宽容自律,艺术的发展将会更加健康,社会生活将会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