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就征发黎民百姓去边远地方构筑有名的万里长城,为了调剂深重的劳役,我国北方各民族人民,曾把一种有柄的小摇鼓加以改造,在上面栓了丝弦,制成了圆形、皮面、长柄、能够弹拨的乐器,其时称为“弦鼗”。这就是三弦的前身,最早在北方边远地方的军队中运用。清代毛其龄《西河词话》曰:“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鼓鼓,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唐崔令钦《教坊记》中呈现过三弦之名,但其型制却不明,唐代十部伎中皆无三弦。元朝时,三弦盛传于中原,是元曲的主要配乐乐器,其时曾称弦索。元王实甫词清沈远曲之《北西厢弦索谱》即以三弦为配乐乐器。 四川广元罗家桥南宋墓出土伎乐石雕中有演奏三弦的图画,河南焦作西冯村金墓出上有演奏三弦的乐俑,辽宁凌源大族屯元墓岩画中有演奏三弦的图画,阐明三弦在宋元时期已广泛撒播于全国各地。 现当代,出现出了很闻名的三弦改革家和演奏家——萧剑声。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我国闻名三弦演奏家、教育家萧剑声先生设计、天津市民族乐器厂制作的短杆大三弦面世。这种新式大三弦制定有轻工业部规范,全长112厘米。琴杆长75厘米,琴鼓长23厘米、宽20厘米、厚9厘米,琴杆短、把位近,可发挥快速演奏技巧;置有活动山口,能任意转调;将指板与鼓面接平,音域向上扩展一个八度。适于独奏或民族乐队运用。? 其中,琴弦改为钢丝。最近正在研制选用新材料制作的三弦,代替传统的莽皮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