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形成原因_ 分析长芦盐场的形成自然原因

 模特资讯     |      2022-09-07 00:00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本月15日,包括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等13个省区市经历了沙尘天气过程,部分地区达到沙尘暴级别。这是近10年我国遭遇强度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范围也是近10年来最大。

很多人觉得,似乎很久没有经历过沙尘天气了,不免有些担心:沙尘天气怎么又来了?偶然来一次,还是今后会经常来?沙尘天气的成因有哪些?预报难度大不大?沙尘和雾霾有没有可能叠加在一块?

沙尘暴的形成一般需要三个条件:沙源地、风力条件以及不稳定的大气状态。

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桂海林介绍,本次沙尘天气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前期整个蒙古国,包括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偏高5—8℃,同时蒙古国大部分地区近期降水较少,地表条件非常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此外,受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新疆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大部,华北北部等地先后出现六到八级阵风天气,为这次沙尘天气的提供了非常好的热力和动力条件。

简单来说:地上有干土,同时风很大。

本次沙尘天气过程的最大特点是强度强、影响范围广。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翟羽表示,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已经达到了强沙尘暴级别,影响了从西北、华北到东北的大片区域。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显示,这次的沙尘天气覆盖了13个省区市,受影响人口约1.2亿,覆盖的面积达到约172万平方公里。

近年来,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少。这不仅是感官上的体验,更有数据支撑:2000年至2019年,我国平均每年出现沙尘天气过程13.8次,较以往常年平均偏少1.1次,尤其是2011年至2019年,年平均仅有11.4次,偏少3.5次。

除了频次,还有强度的减弱趋势。以沙尘家族中的“狠角色”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为例,监测显示:上世纪六十年代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约为48次,2000—2009年,这一数字减至21次,减少幅度超过五成;而2010—2019年,我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仅有11次,减少近八成。

本次沙尘暴让很多人担心: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年春天或者未来几年的沙尘天气过程出现频次会明显增加?

翟羽分析,这次在非常特殊的气象条件下,仍出现了大范围高影响的沙尘天气,这表明我国整体的大气环境在非常极端或者是不利的气象条件下,仍有可能出现高影响的沙尘暴天气。但如此强的沙尘天气不太容易成为常态,不必过分担心。

本次沙尘天气过程前,天气预报已经明确告知沙尘的强度、路线和影响范围、时间,预报过程相对精准。对于沙尘天气过程的预报主要参考哪些条件?

翟羽介绍,沙尘暴作为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进行预报时除了要监测气温、气压、湿度、风等常规气象要素之外,地表沙粒的大小、地表的湿度、积雪覆盖的程度、植被覆盖程度等要素对精准预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同样的风速条件下,沙粒的颗粒越大,传输距离越小,受影响范围也会比较小。

另外,如果沙源地地表植被比较丰富,即使具备形成沙尘的气象条件,也未必能够形成大规模的沙尘天气。对于地表情况的充分了解是准确预报沙尘天气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们还面临着一大难题:影响我国沙尘暴的沙源地有时在境外,所以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对于监测和预报沙尘暴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其实,不光沙尘天气过程变的罕见,很多地方的雾霾天气数量也出现了明显下降。2018年曾经出现过雾霾未散,沙尘已至的情况,且持续时间较长。沙尘的传播过程需要风,而雾霾的形成需要静稳天气条件,两者凑在一块似乎相互矛盾。而这次沙尘到来前也出现了雾霾天气过程,这两者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翟羽表示,此前京津冀一带地区出现了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是因为长时间无冷空气活动,造成了持续静稳的天气,也使得北方气温显著升高。所以,冷空气到来后就形成了明显的冷暖气团交锋。当冷暖气团对峙时形成了蒙古气旋,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高压之间产生强大的气压梯度力,形成了大风。从而造成了“先有雾霾,后有沙尘”的局面。

对于沙尘天气,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对人体健康、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影响。有一个重要的方面经常被忽略:沙尘天气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土壤。

沙尘是土壤的一部分,本来都应该待在农田里,滋养作物。如今却被风吹走,遍洒于并不需要的地方,将农作物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白白浪费。

所以,除了做好个人防护,我们还应该关注农村的“保护性耕作”和城市的“土壤保护”,让土壤留在该在的地方。

文章来源:https://n.eastday.com/pnews/16159914467701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