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有几个国(战国时期)

 模特资讯     |      2022-09-06 00:00

扯了这么久,其实我就想说,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划分其实也并不明确,如果以周朝来说,分为西周和东周;后世还有将秦朝统一之前的历史称为先秦时期;东周和先秦其实都把春秋和战国囊括其中了。

当然,东周能够分两段,搞出春秋和战国,就说明两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

关于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至今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75年左右。

实际上,三家分晋在公元前400年前后,直到公元前376年才完成,晋国彻底灭亡,而田氏代齐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后,田氏才彻底取代齐国。

可以说,将春秋和战国分界定在公元前475年,也是存在争议的。这种说法最早可以来源于《史记》当中,后来郭沫若也采用了这种说法,即使是现在的教科书中也是这种说法。

但是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毛病,最大的毛病是,他可能把春秋五霸中的吴国和越国斗争时期,划分到了战国中,因为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吴越争霸正处于巅峰时期。

实际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也算是两者的一个区别。

这就是有争议的史学难点,春秋五霸在吴越之地正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北方已经开始,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也算是春秋和战国的历史交叉了。

实际上,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并不明显,那就是因为,两者是逐渐形成差别的,并非一蹴而就,所有的人为划分,都是以某一事件为标志,并不能彻底划分两段历史时期。

人们执意要将春秋和战国划分开来,说明二者之间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别的,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样的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来进行区分,实际上都是表象,而并非实际,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实际上,如果让我来划分春秋战国,我比较喜欢《资治通鉴》的说法,资治通鉴认为春秋和战国应该以公元前403年周王承认赵魏韩三家诸侯的地位为划分。

最为重要的是,在三家分晋之后,在公元前400年左右,魏国的魏文侯率先进行变法,引领了整个战国时期的变法,正是因为这种变法,使得战国时期的社会性质相对春秋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春秋末期,随着铁犁牛耕的普及,春秋时期的井田制已经遭受逐渐的打击,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带动了上层建筑的改变。

牛耕对社会的影响在于,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据统计春秋时期,全国人口在八百万作用,战国巅峰时期人口达到3000万(数据不一定真实,只提供一种参考)。因而,能够支持其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铁器对社会的影响在于,提高了战争的效率,春秋时期使用的大部分武器都是木头棒子和石头(青铜器贵用不起),所以,看春秋的争霸战争虽然多,但是死的人少,战国时期铁器已经普遍用于战争了,这样的话战国后期的兼并战争死亡人数急剧增加,整个战国时期大概因战争死亡的士兵在200万左右,而长平之战双方大概就死了60多万。

随着铁器牛耕对生产力以及土地制度的破坏,为了提高生产力,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废除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比如商鞅变法中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这就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因此地主士大夫阶层的地位开始提高,从而改变了西周以来按血缘关系来分封的政治传统。

所以,春秋和战国的根本区别在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一些列的变化!

只有变法适应了新社会的政权才能存活下去,没有变法的,或者变法失败的,是没有资格在战国时期生存下去的。

在变法的影响下,春秋时期的生产力只能养活八百万的人口,然而在战事更激烈的战国时期,人口却达到了三千万,说明生产力是突飞猛进的,这才有了,各种表象的春秋与战国的区别,比如军事上,春秋实行的是征发制,打仗的时候才征集部队,而战国时期只要是适龄男子都有参军的义务;比如在政治上,春秋世袭完全是世卿世禄制,到了战国时期,老百姓也可以参政,很多平民通过军功或者学习参与到政治当中。

总结起来,不是东周为什么要分为春秋和战国,为什么平白无故的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些事件来区分春秋和战国,而是在一段时间内社会性质发生了变法,你不得不依照一些标志事件将两个历史阶段划分开来。

文章来源:https://c.m.163.com/news/a/H4BMEQ2F0543VJVT.html